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简介 > 法官风采
勤政为民 无私奉献  做人民群众的好法官 
民一庭审判员问会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09-11-29 14:48:30 打印 字号: | |
2008年被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青年卫士标兵”称号;被渭南市委政法委评为“政法业务标兵”
        

  在白水县人民法院民一庭,有一位爱岗敬业,心系百姓,秉公办案,在民事调解工作上倾注了满腔热忱的女法官。她始终默默无闻,以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无私奉献,演绎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员的庄重承诺。她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不甘落后,孜孜以求,面对繁重的工作,丝毫没有放松对政治思想的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她清醒的认识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法官,仅仅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她常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自己政治生命中的导航灯。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大思考中,在“执法为民”的大讨论中,总是坚定不移的将“三个代表”的精髓溶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在“司法公正树形象”活动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法官风采;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她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学习任长霞、宋鱼水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反复学习、思考和实践,使她的政治品格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从当法官的那一天起,她就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审判事业。十多年来,她忠于职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完成了从收案、送达诉状、开庭审理、撰写法律文书、宣判、整理卷宗等一系列繁杂的办案流程,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十几年来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963件,没有一起因错判、漏判而发回重审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连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调解能手”,2007年被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标兵;所在庭室2006年3月被县政府妇联授予“妇女维权示范岗”荣誉称号。问会娣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她总是以自己身边的模范和典型,给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定位,她从不向别人高呼自己将怎样去做,而总是将自己火一样的热情,水一样的真情,溶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用他人为之折服的执着,讲述着自己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情怀,讲述着一个基层法官平凡的故事。

  二、调解规劝,文明办案,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   

  民事纠纷案件涉及夫妻,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时疏忽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为此,她在审判活动中讲求办案策略和方法,始终以化解矛盾案结事了为目的,近三年来,问会娣同志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20件,调解结案228件,调解率71%,上诉案件5件,占已结案件的1.5%,无发回重审案件,所判决的案件中没有出现当事人上访、信访问题。工作中,她坚持做到文明接待和文明办案,让告状来访的群众切身感受到人民法院是他们论是非,寻求法律的落脚地。由于受文化程度和法律知识的限制,不少当事人或来访群众说起来没完没了,问起来没头没尾,生怕没有讲清楚,没问明白。对此,她总是认真耐心的听取他们的叙述,不厌其烦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将难懂的法律条文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情绪激动者,给他们倒上一杯水,让他们坐下来慢慢讲,对于无理缠诉者,有理有节地摆事实,讲解法律法规,让他们最终回到服判息诉上来。为了踏踏实实的为民办案,扎扎实实的为民办事,她紧紧依靠群众,处处方便群众,特别是针对民事案件的特点,尽量为当事人着想,不怕麻烦,甘于受累,不简单的一审了之,而是以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化解纠纷。为了让争吵不休的夫妻重归于好,她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为了让卧床不起的老人终获赡养,她又经常往返于病榻床前,为了让剑拨弩张的邻里握手言和,她又穿行于东邻西舍,用细腻的情感触角,和风细雨的调解艺术,就地妥善处理,解决了大量纠纷。熟悉问会娣的的人都知道,她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细致,对每一起案件,她都认真查阅案卷,调查案情,审核证据,对当事人的说服劝导更是细致入微。二是勤快,她嘴勤、腿勤,办理案件,她都不惜磨破嘴、跑断腿,不厌其烦的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划清责任、弄清是非的基础上,她灵活运用法律政策,以娴熟的办案经验和技巧,使一个个矛盾化解。在审判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案子和不同的当事人,也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一些离婚案件,如果是双方感情没有破裂或双方正在气头上来离婚的,她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妥善处理婚姻纠纷。去年4月,受理一起离婚案件,经查,双方当事人系自由恋爱结婚,双方感情基础较好,后因生活上一点琐事,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双双赌气到法院离婚。在法庭上,两人情绪激动,态度坚决,并拿出协议要求调解离婚。问会娣在法庭上没有过多地对二人进行调解,只是让二人冷静后认真考虑考虑,三十天后开庭,给双方一个缓和期。经过几天的冷处理,双方当事人气消了。第四天,两人来到法院,主动撤诉。她用法律和智慧使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在化解矛盾、平息纠纷的同时,认识到仅仅凭着忠于人民的执着和一心为民的热忱还是不够的,还要将“辩法析理,胜败皆服”作为一种升华,作为一种更高的追求,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什么是司法为民,如何为发展服务,怎样让人民满意”。她认为:“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不仅仅表现为替当事人倒一杯水,递一支笔,而是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意见,充分体谅当事人的困难,为当事人诠释法律、解答疑问,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           三、勤勉敬业,清正廉洁,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法律是公正的。但一旦掺和进了感情的因素,法律的天平自然就会失衡。面临着每个法官都会遇到的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问会娣始终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遇到人情因素干扰办案时,她始终坚定地做到人情和公正之间选择后者。平时她严格要求自己,与大家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吃苦耐劳,永挑重担,尽职尽责,从不计较名利和个人得失。在审判工作中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坚持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对审判工作的侵蚀,保持了一名党员干部和人民法官的名节,圆满完成审判任务。多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审判工作上,早上班晚下班,且经常利用节假日加班。问会娣的丈夫下岗多年,孩子正在读小学,家庭的负担丝毫不能阻挡其对工作的热情。秉怀耿直、为人憨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淡薄名利、甘于清贫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新一代青年法官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书写了新时期人民法官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光辉形象。
责任编辑:白水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