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组数字:2008年,陕西省白水县法院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件,判处13人,分别占收案总数、判案人数的17%和13%;2009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件,判处27人,分别占收案总数、判案人数的20%和22.5%。这是个让人心痛的数字。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安东在白水县法院调研时就注意到这些情况,他语重心长地对白水县人民法院院长王积良提出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前途和未来,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人民法院要把法制进校园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下一代进行法制教育的社会责任。”
2009年9月,正是学校开学的季节,白水县人民法院法制进校园活动拉开了帷幕。在白水县人民法院院长王积良的带动下,各个庭室行动起来了,全院近百名法官宣传法制的声音响彻白水县大小50多所学校,携带着30多块宣传牌走遍了白水的沟沟峁峁,全县30000多名中小学生沐浴着法制的阳光,茁壮成长。
4月上旬,记者来到白水县,对白水法院法制进校园做了一次深入调查。
学校:法制进校园,给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
安东院长的嘱托始终萦绕在白水县法院院长王积良的心头。2009年暑假,王积良带着部分庭室的负责人和法官来到了白水县教育局和全县中小学校了解情况。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面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热切期盼和积极回应,他们大吃一惊。
“学生需要法制教育,我们欢迎法制宣传!”首先是白水县新华学校校长党树海的大声回应。
新华学校是白水县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近4000余人,生源结构复杂,管理上稍有松懈,便会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甚至发生犯罪现象。党树海担心地说道:“尤其是学生间的互相敲诈、要挟、索钱要物的现象让学校防不胜防,校园周边环境也让人担忧,拦路抢劫放学学生的现象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安全。由于还受到非法网吧的影响,学生中经常出现偷盗、打架事件,让学校非常头疼!”
“学校平时只抓知识教育,法制教育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软肋,法制进校园无疑是给学校、学生送来了精神食粮!”白水县教育部门的领导说。据了解,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开设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常识课,但是在实际中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常常把这些课的时间挪作他用,造成了学生法律知识的空白,新一代“法盲”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文章开头的一组数字,一份份调查报告,一封封热情洋溢的邀请函,送到了白水县人民法院院长王积良的办公桌上。
法院:我们要送精神食粮,决不让学校失望
面对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和一封封令人心潮澎湃的信函,王积良院长果断作出了回应。
2009年6月25日,王积良院长主持召开了法院党组会议,向班子成员通报了调查情况和教育、学校部门的态度。大家一致认识到法制进校园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人民法院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经过热烈讨论,班子成员踊跃发言,献计献策,一份《法制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到全体干警的手中,各庭室部门分头组织实施开来。
领导包庭室,庭室包学校,一对一落实责任。为了真正使法制进校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由班子成员带队,每个庭室包联一个学校,给每个学校送去法律精神食粮,为了增强活动效果,组织专门人员撰写法制报告,选择典型案件,制作内容丰富的宣传牌,选派业务骨干,环环紧扣,层层落实责任,为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年9月金秋,正是学校开学的季节,王积良院长首先带队行程60多公里,来到白水县较为偏僻的云台乡中心学校,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法制报告,并为困难学生带来了慰问品和救济金。全体师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真真切切,丰富生动的宣传牌前,师生们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为了有效推动此项活动,王积良院长又亲自带队,相继为四个学校作了法制报告。
为了增强法制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他们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学生家长的建议,在保持法律讲座、图片宣传、帮扶贫困学生的固定模式下,增加了公开审判,召开学校、家长、学生、教育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现场签订一对一帮教协议,现场提问解答等形式,使法制进校园的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创新,效果不断增强。
活动中,白水县法院先后派出业务骨干130多人次,制作宣传牌30多块,出动车辆50多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学校纷纷给法院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学生:我们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
白水法院集中开展的法制进校园活动就像一场甘霖普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学生们感触颇深。
“平时不懂法,我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介乎合法与违法之举,稍有倾斜,便会成为违法分子。”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白水县田家炳学校初三学生郭宇深有感触地说:“学校周边经常发生一些学生敲诈学生、社会闲人敲诈勒索学生的事件,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法院在我们学校开庭审理的案子就是跟我们有关的,观看了庭审过程,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去干违法的事情。”
去年12月2日,白水县法院刑庭的法官们特意选择了两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件在新华学校公开宣判。两名未成年犯罪人悔恨的泪水和发自肺腑的独白,给现场的师生们极大的心灵震撼。田家炳学校学生孙怡和张倩一致说,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乱发脾气,还会动手动脚,听了法官所作的法制报告后,才发现自己的行为稍不注意就会演变为违法,甚至犯罪,以后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我们要坚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家长: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做人
杨丽君是白水县某单位下岗职工,她的孩子就在新华学校就读初三,自从去年法院在校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件之后,杨丽君发现儿子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给儿子讲道理的时候,儿子总是半信半疑,不屑一顾,说这些大道理都是在电视上出现的,跟实际生活没有关系。可是当亲眼目睹了一名未成年人因抢劫被法院判刑后,儿子的行为和说话就变得懂事多了。
“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推给社会,更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担当起教育的责任来!”杨丽君说,“家长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做好表率,这样孩子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己的理想。”
任丽珍和朱建英都是白水县某小学的教师,她们的孩子也在新华学校就读初中,她们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剖析了青少年教育的方式方法。她们觉得,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重原因,仅靠说教是有限的,而法院通过庭审进校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就会更加懂得哪些行为不违法,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她们还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应该每月加开一次法制课,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变化:好人好事多了,校风日趋变好了
白水县田家炳学校刘茹老师说,自从白水法院法官来学校作了法制报告后,给学校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学生违纪行为都在逐月减少,3月份连一起违纪事件都没有,相反情况是好人好事的数量增加了几倍。
新华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武县的感触也颇深,因为新华学校是民营学校,以前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经常发生一些小偷小摸和社会闲人抢劫敲诈学生钱财的事件,更严重的是这些事件还曾演变为学生抢劫学生,学生敲诈学生,令学校非常头疼。当法院将庭审搬进校园后,学生们看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触动非常大。通过庭审进校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刘武县说,前段时间学校一名学生在网吧上网被社会闲人抢劫,其他学生看到后赶紧回来报告老师,在老师的协助下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看到这么多变化,新华学校为白水县法院送去了一面牌匾,以表感谢。
通过庭审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对犯了法的未成年人也未放弃帮扶教育。每一起未成年犯罪案件,都有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跟踪帮扶教育,每一名犯了法的未成年人都有一名法官一对一进行帮扶。白水县法院副院长赵斌龙和刑庭庭长高田生各自帮扶了一名未成年犯,并与他们签订了帮教协议。赵斌龙说,法院判决后的三个月里,两名孩子表现良好,没有发现不良行为,法院还将继续对他们进行跟踪帮扶,争取让他们早日成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水法院的法制进校园活动得到了白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也引起了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注意,在白水县法院的带动下,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掀起了高潮。在陕西省去年年终对政法部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白水法院较上年进步了30多名。学校和家长为法院送来了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白水法院的干警们这样说道:“为了下一代,这样做,我们值!”
采访后记:
面对着未成年人出现的种种问题,白水县法院率先行动起来,采取庭审进校园、法制宣传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孩子们负起了责任,家长和老师们对此表示热切欢迎和期盼。白水县法院的这些做法为未成年人教育提供了经验,如果全省各级法院也能像白水法院一样,那么未成年人教育也将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